澳门js全球唯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集团要闻
NEWS CENTER

新闻资讯

优质安全托起“中国建造”

2022-09-28

“中国基建,让全世界获益。”这样的赞誉,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端。究其根源,这一美誉归结于以“中国质量”为底色的“中国建造”品牌力的持续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质量安全提到了更加重要的战略高度,作出了许多具体部署。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动下,我国建筑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建筑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建成了以上海中心为代表的一大批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重点项目,“高、深、大、难”工程建设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住宅工程品质和使用环境不断完善,高质量工程释放全球红利。

多措并举筑牢工程质量安全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建立健全工程质量安全法治保障体系,全方位筑牢质量安全底线。

在法规体系方面,推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指引下,制定完善质量监督、质量检测、质量保修、竣工验收备案等制度。

在标准体系方面,截至目前,已制定国家、行业标准3500余项,加上地方标准,全国工程建设标准总数达到7000余项。

在责任体系方面,建立完善工程质量管理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五方主体和项目负责人、从业人员责任,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强化工程质量终身责任落实。

在监管体系方面,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推动落实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启用全国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开展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电子证照试运行、推进以农民工为重点的全员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建立起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制度,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有效开展,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理念深入人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持续开展工程质量专项治理行动,包括2014年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2017年工程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等,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秩序有效运行,人民群众的质量安全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这枚小小的‘二维码’就像是一张工地的‘身份证’,有了它可以打通线上、线下管理应用,实现‘数治工地’。”杭州市滨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一位工作人员指着一张二维码说,“平安工地一码通”围绕“数字化”管理,聚焦“智慧工地”建设,将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机构、企业主体对施工现场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信息汇集,形成风险共治,全面推动政府落实监管责任、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现在,像杭州市滨江区这样采用新技术打造的“互联网+”监管模式,已在全国各地全面开花。

以往,建筑工地是“脏乱差”的代名词。“脏乱差”的背后,是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是管理模式的粗放,带来的则是安全生产事故频发、质量问题频出;如今,在工地上,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劳务工人“刷脸上下班”、VR(虚拟现实)沉浸式安全教育、塔吊防碰撞系统主动避险、主管部门和项目管理人员可远程对工地进行可视化监管……从机器轰鸣、尘土飞扬的粗放式管理,到工厂化生产现场化装配、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控”的精细化管理,真正做到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这一转变仅仅用了不到10年时间。

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工程建设

2018年10月,“国家工程”“国之重器”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这座大桥全长55公里,6年筹备、9年施工,突破国外技术垄断,获发明专利1000余项。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大桥管理施工人员代表时强调:你们参与了大桥的设计、建设、运维,发挥聪明才智,克服了许多世界级难题,集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我为你们的成就感到自豪。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业全行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推动科技创新力度持续加大,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并以一座座超级工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成就。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进建筑业自上而下全面改革,行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造方式得以推广,绿色建筑发展如火如荼,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落地,工程建设标准、工程造价改革持续推进,建筑市场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体系基本成熟,形成了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成套技术,夯实了工程质量安全基础,建筑业的建造能力和水平突飞猛进。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VR/AR(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崛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全面提升建筑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推动建筑业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助力“质量强国”建设。

据应急管理部数据,与2012年相比,2021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6.8%和45.9%,事故总量连续10年下降;2013年~2021年,全国年均因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较2000年~2012年均值分别下降87.4%、61.7%。这与工程建设领域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密切相关。

如今,在世界桥梁排行榜上,各类型桥梁前十名中超过半数都是中国桥梁,珊瑚礁、地震带、强台风……众多“建桥禁区”的建设难题先后被攻克;我国“高、深、大、难”工程质量技术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BIM、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等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工程建设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科技创新彰显出“中国建造”的品牌实力,“中国建造”成为了质量安全的“代名词”。

中国高质量建造工程享誉海外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各国多边合作和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平台和机遇,也为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开辟了新天地、拓展了新空间。对于建筑业企业来说,“走出去”拓展市场,向世界展示中国技术和中国建造实力,工程质量安全是“底线”,标准引领下的高质量“走出去”是关键。

近年来,本着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目标,一大批以中国标准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在海外加速推进,高质量共建的“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持续涌现。

由中国公司承建的“乌兹别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项目,工程主体采用中国标准。项目通过精心组织设计、科研攻关,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提前3个月完成隧道洞通。2016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期间,与总统卡里莫夫共同出席了隧道通车仪式。这一标志性工程,结束了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经济区与首都经济圈不通铁路的历史。工程通车以来运营良好,综合效益显著,在国际上彰显了“中国技术、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智慧”,被誉为“一带一路”上的奇迹。

随着建筑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大,这样的奇迹,在“一带一路”沿线持续上演。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已达1549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32.8%;新签合同额达2585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65.2%,“中国建造”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建筑业“走出去”已从最初单一的劳务输出转向施工总承包、海外并购、海外置业、融投资带动总承包、联合体+股权投资+承包、联合体+股权合作+承包+运营等多元化模式,承揽工程结构呈现多元化、多专业方向发展态势。对外承包工程的规模不断增大、技术含量逐渐增加,地域范围从主要在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发展到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均为东道国提供超过70万个就业岗位,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春雨有五色,洒来花旋成。非凡十年,“中国建造”以高质量发展为底色,以高水平的创新技术、质量安全标准,实现了从“火出圈”到红利释放全球的转变,我国由“建筑大国”向“建筑强国”跨越铿锵有力。踏上新征程,在加快推进质量强国建设中,建筑业必将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Baidu
sogou